10月30日上午,我校第四十四期经纬学术沙龙在金花校区新媒体艺术学院六楼观摩室举行,活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原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作题为《中国电影:市场与艺术、产品与作品的抉择》的报告。副校长戴鸿出席活动,学院党政班子成员、部分骨干教师及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由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丛红艳教授主持。
戴鸿对周星教授莅临我校举办学术沙龙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艺术学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情况。周星教授对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表达了感谢,学术沙龙围绕2024年国庆档影片综述,艺术审美的等阶分析,国庆档影片不足问题剖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市场与艺术审美观念的必要区别以及艺术创作的多重指标。周星认为,当下的电影环境,电影被认为是市场衡量的对象。对电影而言,投入产出的产品思维似乎总笼罩一切,我们习惯将电影的票房作为受大众欢迎程度的指标,乃至作为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这样在无形中会削减电影更重要的功能,例如艺术审美。周星教授通过分析2024年国庆档电影,说明电影艺术审美观念在市场中的体现。他认为《志愿军:存亡之战》是主流形态创作实现社会价值、艺术呈现的作品;《浴火之路》体现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探索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749局》臆想、盲目的特效,都未满足大众需求;《里斯本丸沉没》追求的人心认同和主流价值,证明了艺术审美的重要性。
最后丛红艳作总结发言,她指出,随着观众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影市场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视觉效果,更应注重剧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国庆档电影的口碑趋势反映了观众对艺术审美和艺术创新的认可与支持,今后的电影市场需要多样化的类型和高质量的制作,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撰稿:王贻泽 王晨仰 审稿:丛红艳 张瑾)
主讲嘉宾简介:
周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理事。四届长江学者终评专家,两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电影金鸡奖、华表奖、长春电影节等评委。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30余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与高校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